貿易戰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,為了應對美國的突然發難,我國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,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,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%,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%。現行保稅、減免稅政策不變。該舉措7月6日起正式執行,涉及金額340億美金。總體來看,中國產品清單具有針對性,對美進口量較大、且替代性較強的農產品進行集中制裁。
那么,對于美國征收關稅究竟會對國內農業板塊產生哪些影響呢?
首先就是大豆,征收關稅將推動美國大豆價格上漲23%,算上美國進口大豆的占比和影響,預計國內大豆的價格將會上漲6.8%,利好國內大豆行業以及豆粕、豆油等替代品的價格,甚至會擴散至其他油脂行業。但大豆是主要的農業原材料,因此其成本上升對于下游將會有廣泛的負面影響,豆粕在飼料中占比約為20%,影響畜牧業的成本,另外醬油等調味品的成本也會提升。
其次就是玉米,隨著大豆價格的上漲以及補貼的增加,2018 年大豆種植面積很可能擠占玉米種植面積。而農業供給側改革之下,玉米供求格局已經趨于平衡,大豆對玉米種植面積的擠占,將進一步推高國內玉米價格。玉米在整個原料總成本中要占到50%以上,同樣玉米的漲價將會進一步擠壓畜牧業的利潤。
其次,則是養雞板塊,隨著貿易戰開打,對美引種復關將進一步延后,市場前期擔憂可以消除,加上國內對巴西禽鏈雙反初裁落地,禽肉進口規模將縮小。利好國內白羽雞養殖板塊。
還有豬肉,豬肉和小麥進口占比相對較小,分別為 1.66%、3.00%、3.42%,因此貿易戰對其影響較少。豬肉進入下行周期,貿易戰對其利好較少,同時玉米、豆粕等成本上行,是農業板塊中最受貿易戰傷害的行業。